【第四十七期】医生

2015-12-9 

    不难发现,生活中存在很多早搏患者,尤其是中老年人更容易患上心脏早搏。那么,心脏早搏到底是怎么回事?
中老年人需警惕心脏早搏
  什么是心脏早搏?
    心脏早搏属于一种较常见的心律失常,是一种主动性的异位心搏。早搏又叫期前收缩、偷停、间歇等,是在规律的心脏跳动过程中突然提前出现一次心跳。这些不规律的心跳给患者带来如胸闷、气短、憋气、心悸、头晕无力等感受,早搏要是发生在一个原有严重心脏病的人身上,可能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后果。
心脏早搏的症状有哪些?
    一般来说心脏神经症患者和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比较容易出现心脏早搏现象。
    具体来说,早搏的症状可以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种:
    功能性心脏早搏多见于健康人或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常因过劳、精神紧张、消化不良、情绪激动或植物神经系统不稳定因素引起,往往因运动或心率加快而早搏消失。
    功能性心脏早搏一般为良性早搏,次数少于5次的为偶发早搏,一般不会影响心脏的血液排出量和供血,对健康影响不大。如果每分钟6次以上称为频发早搏,一般可以伴排血量减少,出现心脏、脑、肾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的表现。
    器质性心脏早搏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常见于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洋地黄等某些药物中毒、急性感染等,早搏常在运动或心率加快时增多。
    在医院里检查时医生会询问这些症状:
    1.有无心悸或心跳暂停感:
    由于患者的敏感性不同,心脏早搏有时候无明显症状,可无明显不适或仅感心悸、心前区不适或心脏停跳感。
    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病史的询问有助了解早搏原因指导治疗。
    注意近期内有无感冒、发热、腹泻病史有助是否患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判断。
    洋地黄类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利尿剂的应用有时会诱发早搏的发生。
    频发的过早搏动可致(因心排血量减少引起)乏力、头晕等症状。
    原有心脏病者可因此而诱发或加重心绞痛或心力衰竭。
    2.体检是否发现心律不规则:
    除原有基础心脏病的阳性体征外,心脏听诊时可发现在规则的心律中出现提早的心跳,其后有一较长的间歇(代偿间歇),提早出现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可伴有该次脉搏的减弱或消失。
    一般情况下心脏跳动时自己是感觉不到的。但心脏早搏时由于心室强力收缩,可以感到心脏跳动;听诊可发现心律不规则,心脏早搏后有较长的代偿间歇。
    再由于心脏早搏后有一段停顿间隙,故又可有心跳停顿的感觉。各人感觉不一致,有的是心脏荡了一下,有的感觉心脏欲从喉咙里跳出来。还可伴有胸闷、恶心、咳嗽、头昏心慌等不适。
    3.辅助检查:
    心电图对心脏早搏有诊断意义。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详细记录早搏发生的多少,发生的规律,治疗效果等。怀疑心肌炎者可行血心肌酶学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可发现心肌病和部分冠心病患者。
    在心电图上出现的异位节律的电激动,心脏早搏的心电图特点是提前出现的单个或两个异位节律的电激动,常因干扰下一周期的正常心律而出现代偿间歇,少数是插入性的。
    某些频发的早搏可出现一定的配对规律,如二联律、三联律。早搏呈二或三联律时,可听到每两或三次心搏后有长间歇。早搏插入两次正规心搏间,可表现为三次心搏连续。
    以上就是心脏早搏的症状,专家提醒,如果出现以上症状的就要及时去医院做检查,做出正确的诊断,不可大意马虎。


早搏的危害有哪些?
      ①心脏早搏后果的严重与否,和早搏的种类发作频率、是否伴发基础性病变都存在关联,需要通过全面检查,了解病情,指导治疗。每分钟早搏出现超过6次即为频发,可能影响正常血供!
    ②值得注意的是,心脏早搏的危险程度与症状明显与否并不直接相关,即使患者未出现心慌、胸闷、头昏、恶心等症状,也不可掉以轻心。
    ③发现心脏早搏,最好及时就诊专业医院,完善动态心电图、X线胸片、心脏彩超等检查,查找是否存在器质性心脏病,指导治疗!
    ④病理性因素引起的心脏早搏可能会诱发严重心律失常,增加心肌缺血、心衰的发生风险,甚至由于室颤导致猝死的严重后果,需要积极治疗,合理用药,必要时考虑射频消融。
    ⑤如果相关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多没有大碍,存在心脏早搏者无需太过担忧,注意消除诱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减少早搏的出现。
    ⑥不同患者由于病情的差异,发生心脏早搏后果也有区别,早搏的性质、是否频发、是否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等因素常常用于评价其危险程度。生理性偶发早搏一般没有太大问题,注意心理调节,避免诱因即可。
    正常人可由于劳累、激动,神经紧张,消化不良,过度吸烟、饮酒、浓茶、饱食等因素也会发生心脏早搏;
    另外,冠心病、风心病、晚期二尖瓣病变、心肌病、心脏病、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等更容易发生心脏早搏。
    早搏的危害大小存在个体差异,只要发现早搏,应立即去医院作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测,排除器质性心脏病的病因。


心脏早搏需不需要治疗?如何治疗?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内科中心主任孟庆智主任表示,在中老年人早搏患者中,不一定都是由于这些心肌退行性变化而引起的,有的老年人因牙齿缺失,咀嚼功能差,从而引起消化功能不良,造成便秘或是腹腔内胀气,这样的情况下也可导致早搏的发生。
    一般来说,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肌细胞的核也随着色素沉着而增多,部分病人在心肌内可有弹力纤维、胶原纤维增生或脂肪浸润变性,导致心肌兴奋性增高,从而出现早搏。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老年人心脏早搏都要进行治疗,有的早搏是不需要治疗的。
    1.如果是偶发的早搏,且每分钟不超过5次,这一般属于功能性早搏,可以先不用进行治疗,只要老人日常注意调理,是不会对生活有影响的。
    2.如果是频繁发作的早搏,大多属于病理性的,这时候应该请示医生明确早搏的病因,以便考虑进一步治疗。一般治疗早搏的药物有心律平或莫雷西嗪等。如果心跳偏快,血压偏高,可选用异搏定、胺碘酮或倍他乐克等药物口服。心率偏快、较顽固难治的房性早搏,可选用地高辛与异搏定药物联合口服治疗。
    3.如果是频繁发作的室性早搏,尤其是呈二联律、三联律或多源性者,更要及时治疗,可选用慢心律、心律平、莫雷西嗪等药物口服(仅供参考,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孟庆智主任提醒:“除上述大家要注意以外,日常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和充足的睡眠,避免激动躁怒,避免劳累,坚持适当运动,预防感冒,饮食合理,戒烟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