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期】关注

2015-12-13 

老人理财稳当先  切忌贪图高收益
天上岂会掉馅饼   高息返利多陷阱

文/本报记者   朱可

 

图片说明: 45-关注5:

 

出事后的南昌力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人去楼空


    正如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颤动的翅膀,可以刮起大洋彼岸的一股强劲的龙卷风一样,一个骗局不仅带给受害人金钱上的损失,更有可能会破坏一个家庭的幸福生活。
少数资产管理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第三方理财公司……顶着高大上的类似金融机构一样的名头,许多民间融资公司来势凶猛,它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盯向老年人的钱袋子。

以高额回报为诱饵  老年人频频被忽悠

    走在街头、广场、商店、影院,你会发现时不时有人上前搭讪,或递上一张传单,或紧缠着你游说某个项目,很赚钱……。
非法集资,像幽灵一样,穿着花哨的外衣在老人身边游荡,稍不留神便会被其忽悠,将一辈子的辛苦所得交给骗子。
    近日,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一审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被告人郑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5万元。
    郑某伙同他人注册成立投资基金合伙企业,以1万元为起点、投资周期半年、12%的半年利息、半年之后还本付息回报为诱饵,向广大市民进行非法集资。郑某等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共计174万元,受害群众77人,均为老年人。
随着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新兴金融企业的涌现,一些不法分子趁机以高息为诱饵,打着项目开发、理财、养殖等投资名目进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并将目光投向了老人。
8月4日,东湖公安分局经侦大队接到群众报案,称朱某等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接到报案后,警方快速立案侦查,他们发现,从今年6月份至8月期间,嫌疑人朱某某(在逃)、在南昌市东湖区一高档写字楼成立了一家景德镇市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南昌分公司,在未经银监会批准的情况下,指示业务员使用化名开展非法集资业务。
   “这些业务员在八一广场、老福山车站等一些老年人密集场所散发宣传单,虚构了一个景德镇市诸仙旅游山庄的投资项目。”办案民警介绍,嫌疑人精心炮制了一套谎言,声称这个项目有官方背景,是景德镇市一家开发公司与当地园林管理局、当地村委会三方合作的项目。与此同时,嫌疑人以利息高达24%(月息2分),每月将按时发放利息诱惑老人们。据警方统计,在嫌疑人团伙的诱骗下,共计142名老年人心动“投资”,累计被骗金额达256万元。
  类似事件层出不穷。10月22日,在南昌市明珠广场H座15楼,一位姓万的老先生从今年5月开始,在这层楼一家名为南昌力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先后投了9万元,据该公司承诺说是有高利润回报,但老人收到几个月的利息后,该公司突然关门了。该公司一韩姓负责人称,因董事长突然病逝资产被冻结,借来的钱他们会处理。据了解,和万老先生有同样遭遇的老人达300余名,一共被骗走800余万元,目前,老人们已经报警。“这么多钱一下子都没有了,我们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吴女士说,现在只能求助警方,希望可以把辛苦积攒的血汗钱给追回来。
    打电话、发传单,诱骗中老年人到公司里上课学习,声称投资他们项目,除了高额利息回报外,完成集资业绩后,甚至能奖励汽车、现金。然而,这其中隐藏着众多骗局和陷阱。江西省最高人民法院近期作出判决的两起跨省特大集资诈骗案揭开“黑幕”,72%的年投资回报率只是谎言,数千个家庭的血汗钱,只是喂饱了少数几名幕后黑手。


老人是如何一步步掉入“高息返利”陷阱的?


    就南昌力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高利润回报骗局,我们来看一看老人是如何一步步掉入对方设置的陷阱的。
记者10月30日上午,来到南昌市明珠广场H座15楼,没有找到丝毫关于南昌力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的信息,记者询问了一位在此楼层工作的工作人员。据他介绍:“南昌力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办公地点具体为1509室,出事后挂在门口的公司标识牌已被摘除,没出事时,每天都有大量的老人在此,很是热闹。”当他带着记者来到1509室时,一位年近70岁的大妈正站在门口向里张望。记者发现该公司的防盗门已有破损。
    记者估计老人可能是受害者之一。于是走上前去询问老人有关情况,老人姓张,讲述了她被骗的经过:今年6月份的一天,张大妈买菜走在小区的路上,一位小伙子走过来对大妈说:“买这么多菜啊,我帮你拎一下,反正坐在这里发传单也没什么事。”因为这几天张大妈常见小伙子在小区里发传单,于是张大妈接受了小伙的帮助。一路上,小伙子嘘寒问暖,家里有什么人啊?现在身体好吗之类的?没聊一会就开始聊到小伙散发传单的内容了,小伙子告诉张大妈一个“投资渠道”,并且信誓旦旦地说:“有很多老人都投资了,赚了不少,你要是疑心可以到公司去看看,我们免费接送。”于是毫无戒心的张大妈给了对方一个电话。下午张大妈就收到了对方的电话,邀请她去该公司参加联谊会,并说去看看,有点心吃,公司有车接送。张大妈想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于是第二天就坐车去了。
     张大妈在小伙子的陪同下进入公司会场。张大妈发现,到场的基本是中老年人。会场上有一些水果、零食,过了一会儿,一个自称是公司老总的上台演讲,从宏观经济讲到行业发展,再讲到公司的经济实力,称只要投入资金就一定能得到丰厚的利润回报。并且现场有些老人已拿到了利润回报。这让张大妈有些心动,在小伙子一番解说后,张大妈没和家人商量就决定先拿出1万元投资,因为对方承诺的利息实在高出银行太多了,一年的利息可达24%。
    当张大妈拿出1万元给了对方时,第一个月对方支付了她240元利息,还领了一瓶食用油。到第二个月时的利息也如期拿到,同样也领到了一些生活小用品,她开始为当初的决定暗自庆幸。当她知道投资五万元以上的可以有机会免费出游时,张大妈又将5万元钱投进去了,正当张大妈等着公司安排旅游,梦想得到高额回报时,该小伙给张大妈发了一条短信,称自己不再负责投资项目的事宜,要张大妈和公司的一位副总联系。此后,张大妈再也联系不上该小伙,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张大妈心头。果然,从这个月开始,张大妈再也没拿到利息,她和其他没有拿到利息的众多老年人一样,多次到公司要求还款,均未有结果。如今公司人去楼空,老总也早已不知去向,电话也是联系不上。受骗的老人们一起报了警。目前,警方已经介入调查。
    这些“高息返利”陷阱,多数是采用直接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的形式,采取种植、工程项目、投资入股、消费返利、投资办学、出售商铺,发行股票认购保险等方式,85%以上都是以支付高息为诱饵,而且犯罪分子在集资初期往往积极兑现,汇报承诺,骗取信任,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这些骗子的设计者在最初都会不惜血本,传播集资信息、举办各种活动,导致此类案件受害群众人数众多,涉案资金数额巨大。


为何老人容易掉进“高息返利”陷阱?

    纵观社会上出现的私人集资现象,据相关专业机构调查,及设置陷阱的罪犯交待认为,造成老人容易掉进“高息返利”陷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老人容易受骗在全球都有这种普遍现象。美国联邦调查局也发现,老年人很容易由于一些偏执的想法而作出决定。来自洛杉矶大学的社会神经生物学家Shelley Taylor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证实了这一观点,指出,老年人会对事物产生更多积极的看法,比如令人感动的图片,或者在玩虚拟游戏的过程中,更容易冒险造成损失。
●其次据某犯罪团伙头目陈某现身说法,有三个主因导致了老人容易上当:
△第一,老年人信息相对闭塞,对于很多利用高科技名词或一些新式的欺骗手段了解甚少。其实,有时一些科技名词就是行骗者都不能解释清楚,老人更是听得云里雾里,比较好骗。
△第二,对于高额的回报,别说老人,有时就是年轻人都很难抵住诱惑,特别是当有你身边的人获取到了高额回报之后,所给你带来的诱惑度就更高了,上当的老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熟人买了”才会放松警惕。
△ 第三,很多行骗者,利用了老年人的不服老的心理。现在不少老年人手里有钱,但没有合适的投资渠道,而他们又特别渴望资金增值。家中儿女担心老人被骗,往往劝告他们不要轻信相关投资理财信息,这反而让老人产生了逆反心理,觉得自己能够分辨是不是骗局。所以,当骗子对老人说得天花乱坠,再加上看到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后,老人们便相信了。因此从这一点上来说,有时文化程度高的老人往往还更容易受“高息返利”陷阱的骗,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判断力往往更自信。
 ●民警在工作中也发现,现在不少闹市区的高档写字楼已经成为不法分子藏匿的“重灾区”。不法分子租赁光鲜的写字楼,也是为了让受害人产生错觉,提高其信任度。
正是由于以上这些错觉,让手握养老财富的老人成为高效益陷阱的主攻对象。根据保监会的统计,每年接到的投诉案件中,超过半数投诉人都是老年人。尤其在银保板块中,误导销售产生的投诉案例70%以上都是老人。不仅如此,工商和法律部门也统计发现,房产、保险、黄金、集资、炒股等多个理财领域中,都不乏有老年人上当的投诉案例。


看紧自己的钱袋子,老人理财稳字当先

    进入晚年的人相对有限的工资收入,决定了他们是一个抗风险能力较弱的投资群体。如何既能让资产保值增值,同时又能保证生活的充实和心身的愉悦?
 理财规划师认为,老年人理财首要的是安全稳健,其次再就收益高低做出选择,对于社会上一些超高回报的投资还是尽量回避。这样才能保证享受财富保值增值的愉悦。
   “稳”字位居第一
 安全性比较高、收益稳定,不用承担过多风险,相较而言,利率又高于银行利息的理财产品比较受老年人青睐。目前,银行推出的一些中老年理财产品还是比较稳定的,资金安全性也较高,比较适合老年人稳健投资、稳健回收的心理。在这里还要特别提醒,理财的时候一定要看清该产品是银行理财还是银行代销类理财,这在协议上一般都会有明确的体现。
    配置资金要灵活
    对于老年人理财,专家建议分批存款或购买理财产品,以便每月都有现金可使用。可以考虑先预留最近几个月的生活开支,将这些资金放在活期存款或可以随时支取的理财产品上,以备不时之需。购买理财产品时,尽量考虑三个月至一年为宜,以保证资产的稳定流动。如果要大额购买长期产品,应问清楚是否有提前支取或者质押贷款的可能及相关手续。
    凭证式国债让人安心
    对于老人来说,银行的凭证式国债利息还是比较好的一种理财方式,国债的利息要比定期的利息高,而且比较稳定,又是银行发行的,相对来说也很放心。
    固定存款叫人放心
    老人平时可将一小部分钱存入活期存款,因为这样取钱比较方便;而将大部分的钱选择三年或五年的固定存款,将资金错开时间段存储,这样一方面可以拿到一部分银行的利息,另一方面也不会因为自己急需用钱而向生活压力更大的子女去借。
    建议:如今的老人还是选择固定存款和购买国债的比较多,如果有老人要投资理财产品,一定要“求稳”,选择一些较为稳健的理财产品。在投资理财之前,老年人一定要为自己留一部分应急资金,不能将所有资金全部都投到投资理财中。老人投资之前,一定要弄清楚产品本身的投资风险,产品的有效期限,以及对客户的资金需求等等。在确定理财产品之后,老年人应该和自己的家人积极商议金融产品的情况,大家通过商量,最终定夺,一定要做到合理投资、谨慎消费。
    提醒:市民在投资理财过程中避开非法集资吸金陷阱,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投资理财有风险,大家一定要选择正规机构的投资理财产品;
    2.不要轻信“熟人”的推荐,决定投资前一定要深入了解自己将要投资的项目是否真实可信;
    3.时刻牢记一句话: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对投资理财的回报率不要抱有非理性的期待,畸形的高利润背后往往隐藏着陷阱。
    那些“项目有担保”、“风险可规避”等等挂在口上的集资,多半有“非法集资”嫌疑。业内人士善意提醒民众,要谨记高收益高风险的铁律,切忌贪图高收益,不要轻信那些高息回报的理财产品。同时强调,资本利润率一般在12%以下是比较合理的。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期,金融产品收益回归正常期间是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