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70周年的喜庆氛围中 9月23日 新疆阿克陶县桢中古城内 墨香与笑语交织 一场跨越山海的文化之约 在此温情启幕 承载着袁水灵秀的芦溪农民画 跨越千里走进阿克陶 以“红色薪火传 同心画梦圆”为脉络 为两地民众铺展了一幅 满溢烟火气与文化味的美好画卷 更以文化交融的深厚情谊 为新疆70载辉煌历程增添了一抹亮色 赠画传情 两地心意的真挚传递 活动尚未正式拉开帷幕,桢中古城早已被浓浓的热闹与喜庆氛围包裹。满含诚意的赠画仪式,是整场活动的高光亮点。这幅融合了江南灵秀韵味与高原壮阔气势的农民画,刚一亮相便瞬间牵引住全场目光,画以热烈明快的色彩铺就底色,既渲染出喜庆热烈的氛围,更暗藏着民族文化繁花似锦、各族群众如石榴籽般紧紧相拥的深刻寓意。当阿克陶代表接过这幅画作时,现场顿时响起如潮般的掌声,掌声里满是对这场文化之约的期待,更饱含着对新疆未来的美好祝福。 逛展寻趣 非遗魅力的深度呈现 农民画展区热度十足,被好奇的民众围得水泄不通。六大展区各有千秋又层层递进,尽显独特意义。“乡土风情区”满是烟火气;“民族故事区”传递红色力量;“时代新韵区”勾勒发展新貌;“青春绘梦区”洋溢童真;影像区则展现非遗传承的温度。农民画市集里,印着特色纹样的帆布袋、笔记本、镜子、围巾瞬间抓住眼球,人们围在摊位前细细挑选,不时发出“这个真好看”的赞叹;一旁的版画互动区同样热闹,大家纷纷动手体验拓印,笑声与讨论声此起彼伏。观众们或驻足凝视,或轻声讨论,在一动一静间沉浸式感受着两地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 长卷共绘 山海风情的同心交融 古城空地上,20.25米长的“同心长卷”创作现场格外动人。20多位来自芦溪与阿克陶的创作者、民众围卷而立,或提笔勾勒线条,或蘸色填充画面,默契配合间,一幅跨越千里的文化交融图景正缓缓铺展。画卷左侧,芦溪的特色元素鲜活呈现,电瓷绝缘子纹路细腻显工业底蕴,金黄“缩龙”蜿蜒其间,龙鳞闪烁藏非遗灵动,袁河两岸风光相伴,碧水映着岸边绿柳与田野,尽展江南温婉。画卷右侧,阿克陶的浓郁风情扑面而来,白沙湖如碧玉嵌于大地,湖水映着蓝天与远处山峦;身着彩衣的民众跳着民俗舞蹈,裙摆飞扬满是活力。色彩相互晕染,线条彼此缠绕,不仅绘出了两地的特色文化,更绘出了跨越千里的深情厚谊。 文旅种草 芦溪风光的心动安利 文旅推介区成了向阿克陶民众展现江南风情、搭建两地文旅桥梁的重要窗口。大屏幕上,芦溪文旅宣传片循环播放,画面里,武功山云海、山口岩碧水,搭配乡村闲适日常与非遗匠心场景,每一帧皆如画卷,让阿克陶民众满眼向往。景区宣传海报与各类宣传画册整齐排开,将芦溪的文旅特色直观呈现,细致展现着芦溪的独特魅力。有人驻足海报前细细欣赏,时而和身边人轻声交流观感,时而拿出手机拍下海报中的风光,时而忍不住点头称赞,语气里满是想去亲身体验的期待。 讲座传艺 文化种子的绵长播撒 与古城的热闹不同,阿克陶县雪松中学、恰尔隆镇(昆仑佳苑)中学的教室里,满是静谧的温情与对知识的渴望。芦溪农民画传承人陈雨青、刘婧走进校园,为孩子们带来农民画主题讲座,也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注入青春的文化力量。讲座中,两位传承人结合丰富案例,生动讲解农民画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与创作理念,深入浅出的分享让学生们听得格外专注,好奇的眼神里满是对艺术的向往与对家乡的热爱。 “趣味农民画・校园流动展”同步开展,以“护苗・绿书签行动”为主题的农民画作品整齐陈列,色彩鲜艳的画面、积极向上的寓意,吸引学生们驻足观赏。 笔墨为桥 连起江南与高原 山海为证 定格相遇与相知 这场跨越千里的文化之约 每个环节都藏着温度 漾着惊喜 愿这份浸着墨香的情谊 化作文化传承的薪火 在时光里静静流淌 让芦溪与阿克陶的交流愈发频繁 让民族团结的纽带愈发牢固 在岁月长河中续写更多交融故事 绽放出更绚烂的文明光彩